您好,欢迎来到政达集团!
首页 > 财经资讯 >文章详情

政信市场风雨飘摇 政达投资坚守信息披露原则

来源: 2018-12-06 分享:

10月30日,某信托自媒体披露,XX信托发布了“XX信托集合资金计划”项目违约公告,借款人为呼和浩特某某有限公司,因融资人尚未支付信托本息,该信托计划将延期,相应信托利益分配将顺延。这个事件被定性为政信项目违约,也是国内首个省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违约事件,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可以说是对金融政信业务的重大挑战。

 

事件导致整个理财市场上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剑指政府融资平台。

 

这里的融资平台包括地方政府组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融资公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由这类平台发布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们通常称之为政信类项目。

 

那么,以往被认为是中低风险的政信项目,它还安全吗?对于此类违约事件,又会对投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作为专业的政信资产居间商,政达投资在选择政信产品时又会考虑哪些因素?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它就像北冰洋漂浮的冰山,水下的部分不知道有多大。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在16.5万亿左右。其中,政府债券147,448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258亿元。

 

但是,据报道,2018年11月标普全球评级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可高达30-40万亿人民币(约5.78万亿美元);同时,西南证券发布的地方政府债务系列报告中估算,截至2018年年中,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约为40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16万亿为地方政府债,而预算外债务为25-30万亿(预算外债务里包含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以及担保和救助责任的债务)。

 

如此之大的债务规模,若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将会使得整个金融环境变得非常恶劣,对于那些买了地方城投债券、非标政信债权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会产生一种恐慌的情绪。

 

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债务危机,这对于整体金融市场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当然会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监管态度

首先,中央对于隐性债务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对管控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为了管控地方政府隐形负债这只奔放的灰犀牛,中央早已有了部署。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应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决不允许新增各类隐性债务。
 

8月,财政部长刘昆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文章,提出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门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坚决刹住无序举债之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期随着《关于抓紧制定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和填报化解计划表的通知》下发,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上报债务数据及解决方案,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另外,中央还配套出台了两个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的指导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基本也可以看出中央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隐性风险的态度和决心。

 

2018年9月25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8年第48号公告《2018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本次审计结果显示有6个省/自治区的9个市县(区)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共88.63亿元,相关直接/间接负责人相继被问责、处分、撤职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倘若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发全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任何一国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管。回顾2008年金融海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倒下后,当美国政府意识到投行倒闭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场接近金融系统性崩塌的危机时,都会毫不犹豫而且迅速地出手相助。

 

所以,在这种国际及国内大环境下,从中央到地方,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隐形风险的态度都无比坚定。因此,现阶段政信项目的风险性较低,出现如资本市场连环爆仓事故等系统性投资风险的概率较小。

 

少数政信违约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在资产管理行业,资金晚到一天都算是违约。

本文将通过分析近期市场上三个较著名的政信延期违约事件,来阐述违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事件1:云南国资延期违约事件,被誉为首个省级平台违约事件
 

2018年1月11日,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关于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下称“云南资本”)未能按时偿还信托贷款本息公告,2018年1月15日,云南资本公告称1月16日偿付完毕。风险处置期间共计5天,由于信托投资属于非标投资,市场消息仅仅在政信圈内传播,加之处置得当速度快,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事件2:新疆农六师SCP,它是“首例”公募政信债券违约

 

六师国资违约事件被认为是开创了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先例,该笔债8月13日到期,而资金是15日到主承销商账上,因为资金(到付)晚了两天,在社会上引起了负面影响,农六师也向金融机构做了检查。但是,此次事件的社会效应比云南国资大得多,直接造成评级下调: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公司将其对第六师国资经营公司的评级从AA调降至C。直接导致的结果有:

 

8月1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3亿元的“18天恒基SCP003”超短融债券发行失败。债券二级市场大幅波动,“14十二师”债券,14日的成交价较13日收盘价暴跌15.00%。
 

此次城投债“17兵团六师SCP001”属于技术性违约风波,带来市场连锁反应,新疆兵团六师反应迅速,启动问责调查,最大程度挽回市场信心,避免更严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C}{C}{C}{C}{C}{C}{C}{C}

 

事件3:XX信托内蒙古“首例”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违约

 

即文章开头提到的:XX信托-金马xx号,首个政信项目违约,也是国内首个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违约,违约公告如下:
 

融资人已于2018年9月20日向我司出具了不能按期支付的情况说明,表示其将在30个工作日内兑付,并支付延期利息等费用。但是截至2018年10月30日,融资人已逾期支付上述信托贷款本息共计27600.28万元。我司已派人到现场进行催收,积极督促融资人、担保人筹措资金偿付信托贷款本息。

 

目前,融资人就还款方式,提出拟通过处置土地、写字楼等资产、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向相关部门及其他公司寻求流动性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缓解流动性危机。


三个政信违约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以上案例我可以发现,政信产品的最终融资人,普遍存在不愿意本地区融资受到过多负面影响的心理,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时,地方政府救助的意愿会上升。
 

假设发行人拒绝兑付,其将面对的负面后果是后期融资将非常困难,同时还会影响同一区域其余城投企业的融资,进而可能升级为区域性的债务问题。谁去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谁的罪过就最大,承担的责任可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
 

另外,根据国办函[2016]88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省级区域金融风险处置由省级政府负责处理,省级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政信产品最终融资人在面对选择时,通常会趋利避害,当发行主体违约所造成的危害大于其所获得利益时,避免延期违约。

因此,政信类资产是否安全,并不是一个一刀切的0或1问题。刚兑时代一去不复返,投资者更应该对资产的风险系数有更理性的认知,这也将推动市场对风险的定价变得更加公允。

政达投资投资顾问在选择政信产品时,会参考经济周期、底层资产、信用背书、项目真实性等多项指标。一般而言,政信产品的基金管理人披露信息越充分的,延期时间越短,风险处置速度越快,政信资产就越安全,客户损失越小,即便出现延期事故了,也会在短期内解决。 

政达投资:专业政信财富管理平台

政达投资作为专业的政信资产居间商,秉持为投资人负责,连接投资人与各地政府基础建设,分享建设红利,藏富于国,创利为民!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