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政达集团!
首页 > 财经资讯 >文章详情

政企合力过融资坎 确立前提后要怎么做?

来源: 2018-12-03 分享:

PPP行业“春天”会再次来临?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由项目融资情况所决定。

 

中国各级政府始终强调不把PPP简单理解为融资方式,而应理解为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高效供给方式。但在经历了寒冬期后,PPP行业要想真正迎来“春天”需要爬山过坎,尤其是要过融资坎。

 

融资难凸显 化解前提应早确立

 

自2014年中央部委提出推广PPP模式以来,我国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进入到“PPP时间”。PPP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推广,获得了各级政府的首肯。这是因为PPP模式能引入社会资本之力,缓解财政困境和资金压力。

 

2015年以来,PPP推广一日千里。与此同时,“明股实债”等伪PPP、异化PPP也层出不穷,违背了中央政府推广PPP的初衷。为了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于2017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开展了“清库”运动。2018年年初,部分银行也关闭了对部分PPP项目的贷款业务。本来热火朝天的PPP行业骤然变冷,一下子跌入了“寒冬期”。

 

而在近期,PPP市场有所回暖的说法不绝于耳。自9月始,多个利好PPP发展的政策相继发布,包括鼓励地方依法合规采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要求对民营资本参与的PPP项目给予倾斜等。

 

政信投资集团专家指出,监管风暴过后,不少融资通道被禁止,PPP融资难题凸显。PPP若想迎来真正的春天,仍需要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努力。同时,政信投资集团专家认为,要解决融资难题首先要确立先决条件——在PPP模式下,项目建设、运营、资金方面的各种风险都应该由SPV公司独立承担,不再向其他机构传导,从而实现风险的真正隔离。

 

SPV公司风险隔离前提下 政府当如何做?

 

在实施SPV公司风险隔离的前提下,政府要履行自身的义务。政信投资集团专家强调,政府的义务不是连带担保责任,也不是兜底责任,这与风险隔离原则相悖。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政府方对PPP项目推广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金融行业监管机构而言,应该进一步完善“项目贷款”相关规定,如关于技术风险要了解其技术能力、过往的业绩;关于运营风险要了解运营商的过往业绩、运营能力、运营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运营合同的期间与条件;关于销售风险要了解市场供给、销售价格的波动、长期销售合同等。这样的明晰规定为银行等广大金融机构敢于为SPV公司贷款创造条件。此外,金融监管机构还应该允许SPV公司对PPP项目资产进行抵押和质押,鼓励有关金融机构在PPP项目贷款基础上,开发出期限、利率不同的组合贷款产品,全程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服务。

 

对地方政府而言,应做好“放管服”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当好裁判员,才能保障在政府有效监管下PPP项目利润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这样项目未来收益才能作为有效还款来源,为融资做好准备。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为相关机构工作给予一定宣传支持,辅助对PPP项目的宣传,也可以为有效融资创造条件。

 

推进流程化融资 政信投资集团彰显实力

 

在SPV公司风险隔离前提下,政信投资集团作为国际政信金融深化服务专家,针对具体项目全周期的各种需求做出响应,设计融资产品系列,确定结构化方案。政信投资集团有效实施政信项目融资,其金融化、专业化的融资管理体系与严谨的设计成为了融资成功与融资成本控制的保障。

 

具体而言,政信投资集团的债权类融资模式有委托信托贷款、公司债、售后回租式融资租赁、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保理融资、交易所金融资产收益权、交易所定向融资、交易所定向投资、债务重组、债权转让、资产支持证券(ABS)、海外债券;股权类融资模式有股权受益权转让、定向增发、可转债、产业投资基金、新三板、科创板、主板、海外上市。政信投资集团给项目提供了多种融资模式、多种投资产品,实现了长期、短期,股权、债权,国内、国外相配合,保证投资者选择的多样性,资产配置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般性融资流程可概括为如下几步:首先,产品设计部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结合行业产品最新设计理念,设计结构合理的融资产品。其次,设计部门将产品传递到金融创新中心。金融创新中心根据产品特性匹配给相应的销售机构进行产品销售。第三,销售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国内特定客户开展销售活动。由于政信投资集团的产品属于私募产品,所以不能公开销售。最后,产品募集完成。在产品存续期间,政信投资集团持续推进相关项目,而投资者根据合同享受到投资收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