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政达集团!
首页 > 财经资讯 >文章详情

财政部:从“借、用、管、还”各环节加强专项债管理

来源: 2020-08-10 分享: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财预〔2020〕94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旨在加强资金和项目对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通知》对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二、科学合理确定专项债券期限。鼓励发行长期专项债券,更好的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

三、优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积极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及时用于加强防灾减灾建设。

四、依法合规调整新增专项债券用途。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对因准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的项目,允许省级政府及时按程序调整用途,优先用于“两新一重”、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

五、严格新增专项债券使用负面清单。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依法不得用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企业补贴等。同时,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项目、不安排产业项目、不安排房地产相关项目。

六、加快新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既要督促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也要确保项目质量。

七、依法加大专项债券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发挥市场自律约束作用,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防风险。

八、健全通报约谈机制和监督机制。对资金拨付进度慢、安排使用不合规的市县、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予以通报或约谈。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表示,财政部将结合专项债券管理特点和地方实际,从“借、用、管、还”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加强专项债券管理,严格防范法定专项债券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相关专家指出,通过观察专项债投向,我们可以洞悉国家在经济增长点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布局重点。自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两新一重”后,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当下政府投资发力的重点领域,这意味着结构性的政策红利所释放出的投资风向,为民间投资资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去处。

政达投资政信研究小组分析,受疫情、汛情的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专项债资金到位后无法开工使用的情况。对此,通知提出对因准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的项目,允许省级政府及时按程序调整用途,可以说地方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资金调配权。而与具体项目“放宽”形成对比的是资金监管“收紧”。通知不仅强调对专项债券将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更是建立了追责机制,这将倒逼地方主管部门与项目单位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全力支持项目建设。

专项债发行加速拉动投资增长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对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今年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24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61.5%。其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1.86万亿元,占83%。

相关专家表示,今年上调专项债资本金比例后,撬动了更大比例的信贷等社会资金流入。二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长6.0%,较一季度上扬25.7个百分点,领先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共20个百分点的回升幅度,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较快复苏发挥了核心作用。

政达投资政信研究小组分析,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有助于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因此,加快债券发行和项目建设,既有利于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也有利于改善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政达投资作为国际政信金融专业居间商,秉持为投资者负责,连接投资人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分享建设红利。政信为本,创利为民!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