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份,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接管以来,风险处置工作有序推进,即将收官。
央行表示,根据前期包商银行严重资不抵债的清产核资结果,包商银行将被提起破产申请,对原股东的股权和未予保障的债权进行依法清算。此外,有关部门正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问责。
对于包商银行风险处置的推进情况,央行透露了诸多细节。
1.稳妥做好债权保障工作
接管当日,包商银行的客户约473.16万户,其中,个人客户466.77万户、企业及同业机构客户6.36万户。
为最大程度保障广大储户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决定由存款保险基金和人民银行提供资金,先行对个人存款和绝大多数机构债权予以全额保障。
同时,为严肃市场纪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兼顾市场主体的可承受性,对大额机构债权提供了平均90%的保障。
2.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2019年6月,为摸清包商银行的“家底”,接管组以市场化方式聘请中介机构,逐笔核查包商银行的对公、同业业务,深入开展资产负债清查、账务清理、价值重估和资本核实,全面掌握了包商银行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清产核资的结果,一方面印证了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不抵债缺口,接管时已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若没有公共资金的介入,理论上一般债权人的受偿率将低于60%;另一方面,也为接管组后续推进包商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推进包商银行改革重组
2019年10月,包商银行改革重组工作正式启动。由于包商银行的损失缺口巨大,在公共资金承担损失缺口之前,没有战略投资者愿意参与包商银行重组。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最终决定采取新设银行收购承接的方式推进改革重组。
同时,为保障包商银行的流动性安全,央行在接受足额优质抵押品的前提下,向包商银行提供了235亿元额度的常备借贷便利流动性支持。
2020年1月,接管组按照市场化原则,委托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遴选出徽商银行作为包商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外四家分行的并购方,并确定了新设银行即蒙商银行股东的认购份额和入股价格。
2020年4月30日,蒙商银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同日,包商银行接管组发布公告,包商银行将相关业务、资产及负债,分别转让至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
存款保险基金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十八条,向蒙商银行、徽商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并分担原包商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促成蒙商银行、徽商银行顺利收购承接相关业务并平稳运行。
政达投资政信研究小组分析,“刚兑”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投资风险,而是将这份风险转移给了金融产品的发行方。单笔标的的风险不断叠加、积少成多,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随着强监管时代的到来,打破“刚兑”将推动金融机构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本源。当下,只有投资者树立“买者自负,卖者尽责”的风险理念,秉持“底层资产决定资金用途”的投资原则,才能享有与投资风险相称的投资收益。
政达投资作为国际政信金融专业居间商,秉持为投资者负责,连接投资人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分享建设红利。政信为本,创利为民!
下一篇: 年中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哪些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