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的简称。其区域内涵盖了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长三角再出发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先行
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与此相应,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成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党中央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已然成为相关省份、直辖市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深化区域通力合作,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成为以要素驱动提高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近期,长三角各省市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深入推进背景下,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一体化进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长江三角洲交通运输需求迅猛增长,出现了新的“瓶颈”和新一轮不适应状态,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统筹协调。“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平衡,但由于行政区划、体制机制等问题,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一直存在”。时任浙江省交通厅王厅长表示,拿交通设施建设为例,一条贯穿沪苏浙的高速公路,建设时不是你快我慢,就是你慢我快,不能同步施工,同时贯通,这样形成的断头路在长三角地区并不少见,不仅使车辆通行效率大大降低,路网综合利用效率也大打折扣。而在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化等方面,成效也不够理想。
交通运输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 长三角一体化“润滑剂”
政信投资集团表示,交通运输如何推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等问题是制约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步入深水区之际,必须消除行政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才能打通经脉、加大联动力度,为交通运输一体化扫清障碍。
因此,综上所述长三角区域交通运输需要提升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政信投资集团认为,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协调、不能综合利用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今,中国城市化发展开始进入加速阶段,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成为城市和区域快速发展的集中体现。这些项目数量多,规模大,涉及地域广,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合理地建设规划,使之最大限度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的作用,才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反之如果交通基础设各行其道,不能做到协调配合,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阻碍区域协同发展。
未来,要想实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区域路网格局必须由“单中心、放射状”向“多中心、网格状、全覆盖”转变;必须做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国家高速公路的“断头路”应被打通;一市两省之间公交、地铁可以一卡通行。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应该进一步淡化行政区域限制,建立一市两省之间顺畅的对话机制和决策机制,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如此长三角一体化再出发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下一篇: 你的PPP项目“权利义务边界”划清了吗?